蔡富蓮:涼山彝族畢摩文獻《瘧責哈姆尼》與彝族對瘟疫的認識
摘要:《瘧責哈姆尼》(食猴經)是涼山彝族畢摩驅咒猴瘟儀式中使用的一 本專用經書,內容主要包括引言,召喚并祭祀神靈,報經書名,祈求真理,追溯猴瘟,驅遣絕嗣債,頌畢,神靈會師,掠取猴瘟,圍獵猴瘟,擊碎猴瘟,斬斷猴瘟, 封鎖猴瘟等章節.猴瘟不僅使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社區)成員,牲畜等全部死亡,甚至連莊稼也顆粒無收.該經書與儀式相結合,形象逼真地展示了一幅通過集體 行動和集體力量戰勝生命危機的生動畫面.
關鍵詞:彝族 彝文文獻 猴瘟 《瘧責哈姆尼》
涼山彝族社會生活中,人們最忌諱和害怕的疾病有三種,即“粗娜西娜”(cut na xip na)、“瘧娜”(nyut na)、“惹娜”(rep na)。
彝族認為,“粗娜西娜”疾病由天上的雷電帶來,人們如果燒了被雷電擊過的樹木、喝了剛出現過彩虹的河水中的水,就會得此病,其病癥主要表現為各種嚴重的皮膚疾病,如皮膚潰爛、皮疹、魚鱗病等。彝族還認為蛇和蛙也會使人得此病,主要表現為病人的頭發、眉毛等脫落,象蛇和蛙一樣沒有頭發和眉毛,彝語稱“史奴巴奴”,“史”即蛇之意,“巴”即蛙,“奴”即癩?!按帜任髂取毕喈斢诂F代生物醫學中的麻風病。解放前,涼山彝區民眾普遍認為此疾病具有遺傳性,因此,患者及其家族都會受到人們的歧視,忌諱與之聯姻,如今,雖然涼山醫療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但人們對此疾病的認知卻并未發生根本的改變。
“瘧娜”與“惹娜”通常合稱為“瘧娜惹娜”,在驅咒“瘧娜”疾病的專用經書《瘧責哈姆尼》中常常有驅咒“惹娜”的內容,而在驅咒“惹娜”疾病的專用經書《惹責哈姆尼》中也常常有驅咒“瘧娜”的內容,甚至主持宗教治療儀式的畢摩也認為“瘧娜”和“惹娜”是同一種疾病。但是,從“瘧娜”與“惹娜”的疾病特征和傳播范圍來看,二者之間實際上存在著一定的區別。
“瘧娜”中的“瘧”即猴,“娜”即疾病,意譯為“猴瘟”,它主要在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社區)較大范圍內傳播,可導致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社區)的人員全部死亡,在群體之間傳播和死亡人數較多是其典型特點,因此,此疾病相當于現代生物醫學中的瘟疫。
“惹娜”則是指一個家庭中某一成員長期生病,強調個體與病程時間的漫長,大致相當于現代生物醫學中的肺炎、肝炎、腎炎、結核等各種慢性疾病。
彝族認為“瘧娜惹娜”也屬遺傳性和家族型疾病,故凡是有此類病史的家族也是締結婚姻時重點排斥的對象。
由于“瘧娜”可導致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社區)絕嗣,彝語稱“瘧者給”(nyut zze ggit),意思即被猴瘟吃絕嗣,因此,當某戶人家出現此疾病時,必須舉行“瘧尼姆”(nyut nip mu驅咒猴瘟)儀式,屆時,其家族內部三代以內或五代以內的所有家庭,每戶湊集一定數量的糧食、犧牲、酒、錢等給主持儀式的家庭,共同參與儀式活動,以確保整個家族人畜兩旺、五谷豐登。
“瘧尼姆”儀式的特點是,參加儀式的人員多,一般為本家族內部十幾戶人家或幾十戶人家共同參加;儀式規模大、時間長,儀式時間大多為9至11天左右;參與儀式的畢摩多,除了一位主持儀式的大畢摩外,還有無數位助手畢摩;儀式中使用的經書數量較多。
“瘧尼姆”儀式的規模決定了參加儀式的畢摩人數和儀式中使用的各類經書。在該儀式中,所用經書分為日常用于各種詛咒儀式的通用經書(如:召喚各路神靈類的招兵經、驅咒各種鬼祟類的驅鬼經等)和專門用于“瘧尼姆”儀式的專用經書兩大類,《瘧責哈姆尼》(nyut zze hxa mu hni)為專用經書。
《瘧責哈姆尼》中的“瘧”即猴,“責”即食、吃,“哈”即舌、口,“尼”即紅色,意即通過畢摩百變之舌詛咒食人的猴瘟,意譯為《食猴經》。該經書必須由經驗豐富的大畢摩吟誦,否則,畢摩若因其自身法力不足,駕馭不了該經書,就會受到傷害。
《瘧責哈姆尼》,因畢摩不同,所收藏的經書名稱和所包含的內容以及內容詳略等也有所別,因此,《瘧責哈姆尼》又有《澤澤普屋碩木瘧其者》(zzyp zzyp pu vut shuo mu nyut qip zhe)、《瘧其者》(nyut qip zhe)、《瘧娜迪》(nyut na ndip)等多個名稱,內容主要包括:引言、召喚并祭祀神靈、報經書名、祈求真理、追溯猴瘟、驅遣絕嗣債、頌畢、神靈會師、掠取猴瘟、圍獵猴瘟、擊碎猴瘟、斬斷猴瘟、封鎖猴瘟等章節。
一、“瘧娜”帶來的災難
要驅咒“瘧娜”,首先就要歷數它給人們帶來的災難和痛苦,《牛爾》(nyo ly祈求真理)一章羅列了“瘧娜”的種種罪行。祈求真理是涼山彝族畢摩驅鬼治病類經書中必有的內容,其目的一方面是向公正、萬能、神明的日月控訴各種疾病的鬼祟在人間犯下的滔天罪惡,祈請日月神靈明察秋毫并作出客觀公正的裁決;另一方面則是重申和交代主人家邀請畢摩舉行詛咒鬼祟儀式,實屬被逼無奈之舉?!动懾煿纺帷分械摹杜枴罚╪yo ly祈求真理)一章十分詳細地敘述了“瘧娜” 犯下的各種罪行:
可惡之猴瘟,自從有了你,不能剪之毛,麂獐之毛不能剪,麂獐之毛被你剪;不能騎之馬,猛虎不能騎,猛虎被你捉來騎;不能耕之牛,麋鹿不能作牛耕,麋鹿被你捉來作牛耕。
……猴瘟啊猴瘟,自從你得勢,所養之雞食不了,所養之豬售不了;山羊難彎角,綿羊難白尾,牧牛不長角,養馬不成駿。
……家畜被猴食,不留捉鼠貓。
……稼穡猴食盡,祭祖無糧供,祀妣無食奉;糧盡食糧種,不剩麻籽粒,何來敬神品?五畜猴食盡,送祖無犧牲。
……養兒難蓄髻,養女難出嫁?!缸硬辉阜?,父子被你逼分離;母女不愿分,母女被你逼分離;宗親不亂倫,宗親被你喪人倫;兄妹有規矩,兄妹被你喪人倫;君民不連姻,君民被你逼成姻;姻戚不相仇,姻戚被你逼成仇。
麂、獐、虎、豹、麋鹿等動物在彝族社會被奉為具有神性的動物,人們一般不敢輕易傷害它們,但是,“瘧娜”肆虐,致使這些動物油亮烏黑的皮毛大片潰爛,毛發脫落(即毛發被剪),還將這些神圣的動物捉來當坐騎,任意驅使,大肆褻瀆。家里,人們飼養的家禽和家畜也深受其害,所養的雞和豬還來不及宰殺就已死亡,山羊頭上的角還沒有長彎、綿羊尾巴的毛還沒變白、牛犢頭上的角還沒長出來、馬駒還沒有長成駿馬,即家畜都還沒有長大就得病成批地死亡。捉鼠貓死絕,老鼠猖獗。地里,莊稼顆粒無收,甚至連僅存的一點糧種也不放過,致使人們超度祖先、祭祀祖靈時沒有祭祀品——糧食和犧牲。養育的子女,還未來得及長大成人娶妻或出嫁即已夭折早逝,致使家族人丁日漸衰敗。猴瘟還導致人們無法享受天倫之樂,父母與子女陰陽兩隔、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由于“瘧娜”作祟,家族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君臣之間、姻親之間常常因違反人間常倫而發生一系列械斗等。由此可見,“瘧娜”所到之處,無論是野生動物還是家禽與家畜以及農作物等均無一幸免,人們之間更是戰爭不斷,一片民不聊生的凄涼景象。
二、追溯“瘧娜”的起源
破壞力如此強的“瘧娜”究竟來自何方?彝族歷來對任何事物都有追根溯源的傳統,對各種疾病的起源也有自己獨特的解釋:
一聲朗朗叫,蒼天日光燦,月生輝之后,猴瘟在天界,天上烏一代,烏阿顧兩代,顧阿格三代,格赤巴四代,巴阿迪五代,生下一蟾蜍,來到木乃伙史。木乃伙史,出了一美女,這位美女氏,育得三男兒。長者名阿額,阿額居杉林,杉林始有猴;聞得有猴瘟,聞得有癆疾,彼來搏猴瘟。公猴嘴蠕蠕,母猴腮鼓鼓,猴崽毛茸茸?!巫用懿?,哲伯居崖下;崖下有猴瘟,聞得有猴瘟,聞得有癆疾,彼來搏猴瘟?!壅呙⒙?,阿略居水中,水中有猴瘟,聞得有猴瘟,聞得有癆疾,彼來搏猴瘟。
涼山彝族民間畢摩手抄本《瘧迪俄野》(nyutndip nge yip 驅咒猴瘟經)也有類似的敘述:
猴群住高山,天上烏一代,烏阿顧兩代,顧阿格三代,格坡赤四代,爾阿迪五代,產下一黃蛙,產在木乃伙史,木乃伙史呢,出了一美女,生了三個兒,長子名阿俄,住在杉林里,次子名哲波,住在懸崖邊,幼子名阿牛,住在江河邊。
“瘧娜”源自天上,它從天上降落至生活于高山的猴群中,而這些猴群同樣來自天上,即“天上烏一代,烏阿顧兩代,顧阿格三代,格赤巴四代,巴阿迪五代”,經過五代繁衍后,來到木乃伙史,在木乃伙史生活數代后,各分支又逐漸向森林、草原、峽谷、江河等地遷居繁衍,故長子阿俄住杉林,次子哲波住崖邊,幼子阿牛住江邊,自此森林、草原、峽谷、江河等地只要有猴群生活的地方就有“瘧娜”:
猴瘟源于杉林中,在森林之間傳播;猴瘟源于山崖間,在山石之間傳播;猴瘟源于江河中,在江河兩岸傳播;猴瘟源于平原上,在大地蔓延與擴播。
……在沙馬莫火山、界依說諾山、比基洛莫山之間傳播;……在沙馬莫火山頂住、說諾目赤山腳、霍洛沼澤地之間蔓延。
有關猴的生活記錄在涼山彝文文獻中十分豐富,如畢摩文獻《勒俄布此特依》(hne wo bbur cyt tep yy創世史詩)中,有一章名為《阿牛舉惹此》(a nyt jju ssyt cyt),阿?!?,舉惹——名,此——譜系:
來數猴子的譜系,木烏格日為一代,格日格乍為二代,格乍哈姆為三代,哈姆阿蘇為四代,阿蘇普米為五代,普米乍吉為六代,乍吉乍迪為七代,乍迪阿牛為八代,阿牛舉惹為九代。發展至九代,阿牛舉惹啊,體型似人形,叫聲如猿猴,苔蘚為衣服,沙石當糧食,有眼不看路,有口不吃獸,有手不勞動,似熊壓樹枝,似猴爬樹頂,無法變成人。
彝族先民與猴群共同生活,對猴群的生活習性觀察得非常仔細,比較真實地記錄了猴群的形體、發聲狀態及飲食習慣、行為習慣等?!动懩炔┡痢罚╪yut na bbo pat追溯猴瘟起源)一章則記錄了猴群隨著季節的變化,在不同地方輾轉覓食的生活特性:
陽春三個月,白天在高山,尋找充饑物,草莓為它食;夏季三個月,住在松林中,松果為它食;秋季三個月,住在森林里,荔枝為它食;冬季三個月,住在江河邊,搜尋魚與蟲。
彝族將此疾病命名為“瘧娜”,源自彝族先民與猴群共同生活的經歷,山脈、森林、草原、河谷等地,只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必然也有猴群的身影,人們與猴群之間始終保持著密切聯系(至今涼山彝族民間還流傳許多與猴相關的神話、傳說、故事、諺語等),由此認為猴群將疾病傳播給了人類,此觀點被主持治療儀式的畢摩們所認同。正因如此,經書中必有追溯猴的起源和追溯猴瘟起源的內容;為了達到儀式的最佳效果,必須使用一只活猴,以便在儀式結束時,將儀式中所驅咒的鬼祟和瘟疫等,全部轉嫁到猴身上,此猴由專人背到遠處野外放生,或扔入河中,由它將疾病帶走,忌諱它返回村子,若返回村子則認為它又把疾病帶回村子,所舉行的儀式無效。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版本的《瘧責哈姆尼》在追溯“瘧娜”的起源時,又都與鬼始祖茲茲尼乍的故事和替主人茲米阿基報仇雪恨而發動戰爭的哈依迭古故事聯系在一起。
彝族將疾病歸罪于鬼魂作祟,因此,在詛咒鬼魂時,必須追溯鬼的起源,畢摩文獻《尼此惹》(nyit ci ssyp咒鬼經)、《尼此迪》(nyit ci ndip驅鬼經)和《瘧責哈姆尼》(nyut zze hxa mu hni食猴經)、《瘧娜迪》(nut na ndip驅猴瘟)中都有茲茲尼乍和哈依迭古的故事,故事情節基本一致,即有一天,獵犬從森林中將一神獸(雄性灰白獐子)攆出來,獐子在逃命途中先后躲過了多位獵人射來的箭,最后遇到了陪同主人打獵的射箭高手哈依迭古時,知道自己在劫難逃,于是像人一樣站立起來開口說人話:
莫射莫射我,迭古莫射我,你也日哈魯木出生人,我也日哈魯木出生獸,人獸自有別。倘若我是可射獸,也斷九付弓;即使可射獸,也非可倒獸,即使可倒獸,也壓九腳斷;即使可倒獸,也非可解獸,即使可解獸,也斷九把刀;……
你若聞聽言,你父之言傳于你,你母之語傳于你,……你父思念你,呆呆坐地上,直直站地上,行路步蹣跚,徘徊九道間。你母思念你,心煩意也亂,白晝竄九鄰,黑夜淚濕枕?!憧伤寄钅阌H人?倘若思念你親人,思念親人應歸去。
哈依迭古沒聽勸,一箭射中該獐子,獐子一靈未滅終于脫險,后來被獵犬追趕到懸崖邊無路可逃時變成了一位美麗的少女,與獵人茲阿維宜庫邂逅,兩人一見鐘情結為夫妻?;楹笕?,丈夫懷疑妻子是惡鬼,暗中邀請畢摩設計,將茲茲尼乍詛咒現形為一只山羊,山羊被捆綁后扔入河中,下游的人們將山羊打撈吃后全部死亡并變成了食人的魔鬼,這些魔鬼到處亂竄,所到之處,所有生命被滅絕:
瓦薩拉且部落被食盡;……烏勒吉祝部落被食光;……司茲吉木部落被食絕;……倮茲吉薩部落從此絕;……阿克阿木部落從此絕;……彭火乍渣部落從此絕;……爾吉阿姆部落從此絕;……歐曲甲巴部落從此絕。
……一日到林中,麂獐被食盡,杉林無生機;一日到山崖,蜜蜂被食光,山崖無生機;一日到河中,魚類被食絕,江河冷清清。
而哈依迭古自從聽了灰白公獐的話語后,日夜思念親人,于是告別主人茲米阿基回家探親,可是剛進村還沒到家就得到了烏鴉傳來的噩耗——他的主人茲米阿基被阿嘎惹爾殺死:
人尸壘成堆,人血和成泥,君血民血混,君尸民尸疊,人驚似蜂擁,人腳互踏斷?!赖虐?,聞聽便返回,坐著聞聲坐著起,站著聞聲站著行,經過土爾高山上,到達茲茲樸窩方,驅咒強敵離境去,追趕仇人入水中。策洛覺烏方,阿嘎惹爾氏,猴尸壘成堆,猴血和成泥,猴毛云飛揚,猴逃若驚鳥。挑撥之人由此殺,離間之人由此殺,阿嘎惹爾由此殺,阿基之仇由此報。
茲茲尼乍和哈依迭古的故事結局,似乎已經隱含了這樣的信息:即腐爛變質的山羊使河下游的人們中毒死亡,人們在葬禮聚會中不斷將疾病傳播擴散;大規模戰爭中,無數戰死者尸體腐爛與瘟疫的爆發有著必然的聯系。由于彝族認為鬼是人生病的罪魁禍首,因此,在涼山彝族畢摩經籍文獻《尼此惹》(nyit ci ssyp咒鬼經)、《尼此迪》(nyit ci ndip驅鬼經)和《瘧責哈姆尼》(nyut zze hxa mu hni食猴瘟)、《瘧娜迪》(nyut ns ndip驅猴瘟)中,在追溯疾病根源時,最終追根溯源到鬼始祖茲茲尼乍和發動戰爭的哈依迭古身上,而茲茲尼乍與哈依迭古的故事也僅出現在這兩類經書中,因此,腐爛變質的動物尸體和大規模戰爭中戰死者的尸體腐爛與瘟疫之間應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瘟疫所帶來的滅頂之災使彝族先民刻骨銘心,因而這些故事不僅以口頭形式在民間廣為流傳,而且還以韻文詩體形式在畢摩文獻中代代傳承下來。
三、消滅“瘧娜”的手段
面對來勢兇猛的“瘧娜”,彝人采取舉行大型的驅咒儀式來保護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通過儀式中通用經書和專用經書的吟誦,畢摩把“瘧娜”扎成草偶現形,同時,配合相應的象征性行為動作等,在畢摩和護法神靈及參與儀式眾人等共同努力下,圍獵、剿殺、封鎖,最終消滅“瘧娜”。
(一)反復詛咒
彝族堅信,在特定的詛咒儀式中,畢摩吟誦的咒語具有超自然的魔力和神力,能夠達到消滅鬼祟的目的,因而,《瘧責哈姆尼》以咒詞為主:
一滴金鐵液,降落怪誕誕,落到日神鼻梁上,日神落下一滴血,落到宇空星身上;星神落下一滴血,落到昊空雁身上;大雁落下一滴血,落到中空鷹身上;老鷹落下一滴血,落到樹上猴身上。落到猴耳上,猴瘟成聾子;落到猴手上,猴瘟成殘手;落到猴腳上,猴瘟成瘸腿;落到猴腰上,猴瘟成駝子;落到猴頭上,猴瘟頭疼痛;落到猴眼上,猴瘟成瞎子;落到猴牙上,猴瘟牙折斷;落到猴舌上,猴瘟成啞巴;落到猴腸上,猴瘟腸斷節;落到猴胃上,猴瘟胃穿孔;落到猴身上,猴尸團團滾將去。
……猴瘟你一個,一代也要瞎,兩代也要瞎,……九代也要瞎,……一耳也要聾,兩耳也要聾,……九耳也要聾,……一腳也長癬,兩腳也長癬,……九腳也長癬,癬債中猴瘟,中在猴腳上,中腳腳癱瘓,中在猴手上,中手手癱瘓,……一代也要絕,兩代也要絕,……九代也要絕,猴絕不留根,……一代也絕亡,兩代也絕亡,……九代也絕亡,猴亡不留根,……猴瘟你一個,一代也要匿,兩代也要匿,……九代也要匿,猴絕不留根?!?/p>
瘧責哈姆尼,一日食三猴,兩日食六猴,三日食九猴,派遣食者吞者去,前來驅猴并逐猴,前來搏猴并嚼猴?!?/p>
……猴瘟鬼怪一日咒三個,兩日咒六個,三日咒九個,咒也咒猴瘟,食也食猴肉,喝也喝猴湯,猴絕不留根?!?/p>
……猴瘟你一個,一代出生也衰落,兩代也衰落,……九代也衰落,衰債中猴瘟,中在猴頭頭昏暈,猴瘟中頭不能過天亮……
從天上掉下的神秘液體穿過日月星辰、大雁、老鷹身上后落在猴瘟身上,詛咒猴瘟由此頭疼、眼瞎、耳聾、牙落、舌斷、手殘、腿瘸、腰彎、腸斷、胃爛、皮膚潰瘍;詛咒猴瘟從頭到腳,從五官到四肢,從肌膚到骨骼、五臟六腑等等,層層糜爛;詛咒猴瘟代代衰敗、絕嗣,從此銷聲匿跡。
彝族信仰觀念中,靈魂與肉體可以分開,靈魂主宰著肉體,肉體消失后靈魂仍然存在,因此,僅僅消滅“瘧娜”的肉體還不夠,必須將其魂魄召喚至儀式場并活捉后進行反復詛咒,最后還須將猴瘟放到鍋里蒸、煮、燉,食猴肉、嚼猴骨、吮猴髓、喝猴湯,真正從肉體到靈魂完全徹底消滅之。
(二)圍獵
畢摩在護法神靈的保駕下開始逐戶點名,逐戶圍獵驅咒猴瘟:
主人此一家,院內有瘟圍猴瘟,屋內有癆圍癆疾。等待從今后,捐物所貢者,稅費所上者,犧牲所供者,祭品所獻者,畢摩用物所出者,畢摩食物所出者,縛牲所出者,轉牲所出者,美酒所出者,茶水所出者,已觸用物報名者,儀式柴火所出者,欲作儀式者,有規有矩此一家,院內有瘟圍猴瘟,屋內有癆圍癆疾;莫讓猴瘟去傳染,猴瘟圍來捉;莫讓癆疾去傳染,癆疾圍來捉?!?/p>
堂堂大屋內,屋內驅猴瘟,置于鍋莊之上方;鍋莊上方驅猴瘟,置于鍋莊之下方;鍋莊下方驅猴瘟,置于門檻上;門檻之上驅猴瘟,置于院壩上;院壩驅猴瘟,置于曬壩上;曬壩驅猴瘟,置于分路口;路口驅猴瘟,經過九道凱神座,穿過九道紀神座,壓進黑卓博,鎖進德布羅莫山。匿兮猴瘟匿,隱兮猴瘟隱,紛紛滾將去,去兮浩浩然。
凡是出資捐贈了一定數量錢、糧、酒、茶、柴、犧牲等參與該儀式活動的家庭,都屬重點保護對象,如果屬于應該出資參與儀式,但又沒有出資的個體家庭,因無法得到應有的保護,這時,被驅趕的“瘧娜”就會逃竄到這些人家,給生命和財產帶來極大的危害,為了防止意外,舉行儀式之前,主辦方會通知到家族內需要出資的各個家庭,得到通知的家庭自愿參加,一般都會積極出資參與儀式活動。
畢摩分兩次為主人逐戶進行圍獵并驅咒猴瘟,地點從各家各戶屋內的各個角落開始清掃。第一次從供奉祖靈的位置到超度祖靈儀式中繞靈的青棚內再到野外森林、江河、草原逐層向外圍獵驅咒。第二次從屋內火塘鍋莊上方→鍋莊下方→門檻→院壩→曬壩→村子分路口→到達儀式陣神枝象征的白色關卡,通過花色關卡、黑色關卡→封鎖進鬼居住的德布羅莫大山之中。
由于猴瘟具有善變的特性,常會變幻成各種動物如松鼠、小貓、蜘蛛、鹿子、獐子等,隱匿躲藏在房前屋后,甚至會變成嬰兒模樣躲藏起來,因此,眾人必須全力配合畢摩仔仔細細地搜尋,從四面八方圍獵猴瘟,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角落:
主人此一家,取出灰猴赤猴之纏繞,取出犬瘟雞瘟之纏繞,取出公猴母猴子猴之纏繞;取出變為紅腹松鼠者,取出變為花足小貓者,取出變為怪頭蜘蛛者,取出麂獐所變鬼;取出牛變鬼,取出馬變鬼,馬與牛來??;……人們取猴瘟,馬與牛來??;畢徒取猴瘟,公猴腮蠕蠕者也取出,母猴嘴鼓鼓者也取出,子猴毛茸茸者也取出,取出猴瘟置于日光下,馬與牛來取。
嚴防猴瘟嬰兒悄悄坐,嚴防猴瘟嬰兒悄悄立,……猴瘟嬰兒白天藏褥中,夜晚翻枕頭者來詛咒?!?/p>
在整個圍獵驅咒過程中,始終伴隨著畢摩的詛咒聲、眾人的吆吼聲和助手的圍獵驅趕動作等,真實的儀式場景使每一位參與者完全沉浸在圍獵“瘧娜”的精彩戰斗中。
(三)剿殺
組織浩浩蕩蕩的隊伍剿殺“瘧娜”:
起兮畢徒起,畢徒吼震震者起;起兮尼徒起,尼徒聲悠悠者起,前來斷猴根;猴逃入北方,北方斯神起,前來斷猴根;猴逃入南方,南方乃神起,前來斷猴根;猴逃杉林中,杉林麂獐起,前來斷猴根;猴逃草原上,草原云雀起,前來斷猴根;猴逃江河里,江河魔蜮起,前來斷猴根;禽君獸酋起,前來斷猴根;尼神畢神起,前來斷猴根;大屋之下主人起,已到斬斷猴根時。
……
吟誦經書的畢摩及護法神靈、敲擊法鼓的蘇尼及護法神靈、北方神靈斯神、南方神靈乃神、林中麂獐、草原云雀、江河水神等組成聲勢浩大的圍剿“瘧娜”的隊伍,將逃竄到北方、南方、杉林、草原、江河等地的“瘧娜”驅逐至儀式陣來剿殺。畢摩指揮各路神靈運用各種武器采取各種手段剿殺猴瘟:
刺者有九人,刺猴矛七根;射者有七人,射猴弓六副;劈者快速速,劈猴劍四把;擊者兇惡惡,擊猴石四個。猴瘟鬼怪刺而捉,猴瘟鬼怪射而捉,猴瘟鬼怪劈而捉,猴瘟鬼怪擊而捉,捉猴啊來捉猴。
等待今日時,槍矛刺猴瘟,弓弩射猴瘟,擊具擊猴瘟,刀劍劈猴瘟,捉得猴瘟魂,擒來猴瘟魄。捉猴捉其頭,捉頭穩固固;捉猴捉其尾,捉尾緊牢牢;捉猴捉其手,捉手快速速;捉猴捉其腳,捉腳沉重重;斷取猴首級,剖出猴皮來張掛,取出猴肝與猴肺,煮食猴肉和猴骨。
剿殺猴瘟的神靈有森林之神——魯、朵,草原之神——斯、乃,江河之神——木、階,懸崖之神——此、批,動物之神——黑鷹與赤雕;所用武器有矛、弓、劍、石、槍、弩、刀等。對付兇惡的“瘧娜”,必須使用各種狠辣的手段將其制服,如,捉住猴瘟,擒住猴魂,先把猴頭、猴尾、猴手、猴腳牢牢捆綁,然后用槍矛刺,用弓弩射,用刀劍劈,用石頭擊。斬斷猴頭,活剝猴皮,活掏猴肝與猴肺,將猴瘟碎尸萬段后蒸煮,食猴肉,嚼猴骨。
(四)封鎖
森林、草原、江河、懸崖之神魯、朵、斯、乃、木、階、此、批等在畢摩的召喚和指揮下,來到儀式陣將“瘧娜”封鎖進森林、懸崖、江河、草原,并用鐵鏈、銅鉤鐵網、金矛銀盾、柏簽櫻枝、馬桑竹片等把猴瘟的退路牢牢封鎖,打雞、打狗施咒將死雞死狗掛在道路兩旁以阻止猴瘟返回。
一聲叫朗朗,兩聲清悠悠,三聲過去后,再把猴瘟來封鎖?!斏耖L銅嘴,朵神戴鐵盔;魯神朵神鎖牢固,魯朵前來鎖猴瘟;斯神乃神鎖牢固,斯乃前來鎖猴瘟;木神階神鎖牢固,木階前來鎖猴瘟;此神批神鎖牢固,此批前來鎖猴瘟?!镂涟A疾由此鎖,死神病魔由此鎖,病根疾源由此鎖。
……大屋之下主人起,已到斬斷猴根時;等待從今后,打狗路下方,掛于猴瘟后;打雞路上方,掛于猴瘟后;柏枝櫻枝來隔離,馬桑竹片來隔離,約定猴瘟不返回,詛言施其后,咒語施其后,去兮浩浩然。
……銅鉤鐵網來封鎖,金矛銀盾來封鎖;柏簽櫻枝來封鎖,馬桑竹片來封鎖。
……
在封鎖“瘧娜”儀式中,選擇銅、柏樹、櫻樹、馬桑樹等作為封鎖“瘧娜”退路的材料具有深刻含義。在涼山彝族傳統信仰文化中,金屬類的銅被認為具有防雷制鬼的作用,此觀念源于射日英雄支格阿龍使用銅鍋、銅網、銅錘、銅帽等降服天上雷公的神話。因銅威力無比,故畢摩法具中法鈴的材質為銅,裝神簽的神簽筒“烏圖”必須纏繞銅絲等。畢摩法具神簽用柏樹和櫻樹制成,只要畢摩將神簽握在手中揉搓,鬼祟即刻就手腳麻木無法動彈,而馬桑樹同樣具有防止鬼祟變化作祟的特殊功能。因此,儀式中選用這些具有特殊功效的物品封鎖“瘧娜”退路,基于人們信仰中深層的文化意義。
打雞打狗在涼山彝族宗教觀念中屬黑色巫術,一旦通過畢摩施咒將雞和狗打死,即以生命為賭注,誰違反咒詞中所說的內容,誰就會受到嚴厲懲罰,象儀式中被打死的雞和狗一樣死去,在封鎖“瘧娜”道路的儀式中,畢摩的咒詞是如果“瘧娜”返回,即刻就象這雞和狗一樣死去。先用特殊物品封鎖道路后,再用黑色巫術進一步加固,設置多道防線,以阻止“瘧娜”返回作祟。
四、消滅“瘧娜”后的景象
大屋之內取猴瘟,用了黃公豬;靈牌之旁取猴瘟,子孫齊整整;青棚之中取猴瘟,后裔興且旺;祖傳之地取猴瘟,耕者得豐收;野外之地取猴瘟,百禽翅有力;草原之上取猴瘟,牛馬肥又壯;高山之上取猴瘟,杉柏花蓬蓬;河谷之中取猴瘟,雁鶴聲悠悠;畢摩主人取猴瘟,遠親成群群,近親黑壓壓。
……已作儀式此一家;人丁齊全此一家,家業昌盛此一家,猴瘟去后不再返。但愿猴瘟紛紛匿將去,但愿封也牢,但愿鎖也固?!魅舜艘患?,等待儀式后,畢摩語言必靈驗,主人必定能平安。
舉行驅咒“瘧娜”儀式產生的直接效益:通過祭祀祖靈并清除“瘧娜”后,祖靈發揮了其應有的庇護作用,后代子孫健康、人丁興旺昌盛,家禽、家畜肥壯;農田耕地重獲地力,農作物獲得豐收;平原、草地、江河又恢復了往日鳥語花香的熱鬧景象,植物枝繁葉茂,動物悠然自得,“百禽翅有力、雁鶴聲悠悠,”處處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最后,畢摩再次為參與儀式的人們納福祝福,并描繪了一幅從此免受疾病之侵擾和人們從此安居樂業、享受幸福生活的美麗畫卷。
涼山彝族認為,傳播性極強的“瘧娜”自天上降落至高山猴群中,猴群又將此疾病傳播給了人類,因而,人們將此疾病命名為“猴瘟”,而且,儀式中還必須使用一只活猴,在儀式結束時將疾病轉嫁到猴身上,由猴將疾病帶到野外,遠離人們生活的社區。民主改革以前,涼山彝區居住格局基本為聚家族而居,即一個家族為一個社區,瘟疫一旦爆發失控時,常常會使整個家族(社區)人員全部死亡,從而使彝族先民認為該疾病具有家族遺傳的特性。
涼山彝族還認為每一種疾病都有一個相應的具體形象的病鬼,彝語稱“娜色”(na si),“瘧娜”的病鬼就是“嘴蠕蠕的公猴,腮鼓鼓的母猴,毛茸茸的猴崽”,為了徹底消滅“瘧娜”,畢摩指揮儀式場中的各路神靈們使用各種武器,采取射、刺、戳、劈、斬、殺、砍、割、擊、敲、叼、啃、吮、嚼等不同手段以制服和消滅它,從掠取、圍獵、擊碎到斬斷、封鎖“瘧娜”等每一節儀式中都伴隨有相應的一系列象征動作,如在斬斷“瘧娜”儀式中,畢摩在吟誦《虐克》(nyut kie斬斷猴瘟)時,主人家全體成員共同握住一根草繩,畢摩手持砍刀,將每人手中的草繩逐一割斷,意為從此與“瘧娜”一刀兩斷;在封鎖“瘧娜”儀式中,畢摩吟誦《瘧?!罚╪yt nrur封鎖猴瘟)時,助手將“瘧娜”草偶從儀式陣中的白色關卡經花色關卡最后到達黑色關卡,每經過一道關卡時,都要用枷鎖封鎖道路,以防止“瘧娜”返回等等??傊?,《瘧責哈姆尼》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由儀式主持者畢摩和參與儀式活動的眾人共同精心營造的驅咒和消滅“瘧娜”的真實畫面。通過該儀式中各種情節的神圣化展演,不僅使患者家族依靠集體行動和集體力量戰勝生命危險,而且讓參與者從心理上和生理上均獲得了極大安慰和滿足,有效化解了人們的生存危機。
注釋:
① 涼山彝語拼音。
②⑧⑨⑩(11)(12)(13)(14)(15)(16)(17)涼山彝族民間畢摩彝文文獻手抄本 《瘧責哈姆尼》( nyut?。濉。瑁帷。恚酢。瑁睿?食猴百舌經),吉郎伍野譯注。文中漢文翻譯除注明譯者外,其余為作者翻譯。
③ 作者搜集的涼山彝族民間畢摩彝文文獻手抄本《瘧娜迪》( nyut?。睿帷。睿洌椋?驅猴瘟)。
④《彝文典籍叢書》編委會編: 《彝文典籍叢書》(第6輯) (規范彝文),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9 年,第 4354 頁。
⑤ 作者搜集的涼山彝族民間畢摩彝文文獻手抄本《勒俄布此特依》( hne?。鳎铩。猓猓酰颉。悖簟。簦澹稹。?創世史詩)。
⑥ 作者搜集的涼山彝族民間畢摩彝文文獻手抄本《瘧責哈姆尼》( nyut?。濉。瑁帷。恚酢。瑁睿槭澈锝洠?。
⑦ 作者搜集的涼山彝族民間畢摩彝文文獻手抄本《尼此迪》( nit?。悖椤。睿洌椋?驅鬼經)。
原載:《宗教學研究》2014年第2期,責任編輯:心愚。
作者簡介:蔡富蓮,彝族,西南民族大學彝學學院教授。出版學術專著《涼山彝族民間文化研究》《當代涼山彝族血緣家支、傳統習慣法研究》。
文字來源:民族文學學會公眾號。
文章推薦:邱婧(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毛巧暉(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文學研究所)。
公眾號圖文編輯:曹揚洋 王天舒(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申明:本文從公開互聯網平臺轉載,并經彝族人網重新編排,旨在公益宣傳彝族文化和彝區發展。版權歸屬原作者和媒體所有,如涉及版權事宜請與我們聯系進行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