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畢摩文化的載體內容
畢摩文化源遠流長,跨越時空流傳到了今天,這是一份活著的、珍貴的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平時工作交流和文化交流中,有的學者和朋友對畢摩文化的內容還不夠全面的了解,有必要增進認識,進一步增強民族自信心。
隨著畢摩產生而產生的畢摩文化,在古代是處于彝族社會“官方文化”而受到高度重視的。畢摩文化載體即畢摩經典種類繁多,卷帙浩繁。綜觀滇、川、黔、桂四?。▍^)現在的書目和流傳的口碑文獻,按其內容可概略分類如下:1、原始宗教類,包括祭祖經、殯葬祭經、祭神經、招魂經、祈福納祥經、消災除穢經、驅邪送鬼經、詛咒盟誓經、占卜經、祭祀神座圖譜等10種;2、歷史類;3、譜牒類;4、哲學類;5、倫理類;6、天文律歷類;7、地理類;8、文學類;9、醫藥類;10、藝術類;11、農牧生產類;12、軍事類;13、譯著類;14、文書、文告類;15、文字類等15種。
將上述進行綜合分析,它具有三個方面的顯著特征。其一,彝族原始宗教的基本觀念是萬物有靈,認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一物有一神,并加以崇拜。但諸多神靈崇拜中,祖先崇拜處于中心地位,是最尊貴、儀式最隆重,內容最多、最重要的。其二,畢摩文化不是封閉文化,它由早期的原始文化逐漸發展為內容豐富而具有鮮明民族性的文化,這不僅僅是一種自身文化歷史發展的積累,也是發展中善于對外來文化進行改造、吸收,不斷充實豐富自身的結果。特別是在博大精深的漢文化的強大輻射之下,自覺從儒、釋、道諸多文化中吸收了不少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文化,從而形成了多元文化有機結合的顯著特征。其三,彝族社會的發展,因受特定歷史的制約,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多由畢摩掌握,并多融于祭祀經典而附屬于巫事。然而,隨著畢摩文化的發展,出現了部分學科知識與巫事分離,產生出一批非祭祀的專門著作,其中以彝族歷史和彝族醫藥最為明顯。
西南民族大學彝學院羅慶春(阿庫烏霧)教授認為:彝族是世界上擁有幾千年母語文明傳承至今不曾中斷的古老民族,她創制過獨立的文字符號體系,擁有獨特的教育經典、獨立的醫藥和天文歷法理論體系以及古典詩學理論體系,是世界上同一語種擁有多部母語史詩的民族之一。在社會歷史發展到今天,我們仍應為彝族畢摩文化豐富的內容感到自豪和驕傲。因為彝族文化曾經為中華傳統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做出過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