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節之布拖篇
火把節俗稱“都此”,是布拖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是一個消除災禍、祈禱豐收、祝賀吉祥、宴請賓朋、暢敘愛情、健身強體、尋歡作樂融為一體的盛大節日。布拖彝族火把節的時間一般在每年的農歷六月十四日左右擇吉日而定?;鸢压澋幕顒舆^程由準備階段和節日階段兩部分組成。
在節前數月人們便開始進行歡快而精心的準備。牧人或孩子們便開始在野外折來干蒿枝,用細繩索扎成火把,并將扎好的火把放于人畜不經過的“干凈”地方,以圖吉利。爭強好勝的富貴人家選好膘肥體壯,具有參賽實力的馬、牛、羊、雞,并精心馴養。婦女們忙著準備漂亮的衣服、裙子、頭帕、鞋襪、黃傘、銀飾等。意在火把場上展現自我。姑娘們利用每晚的入夜時間排練火把節的“都洛舞”,激情訴唱《媽媽的女兒》。那別具一格的奇特音樂傳播在夜間的田野上,令人如癡如醉。小伙子們為了能為家族得榮譽或獲得姑娘的喜歡,常聚在草壩上練習摔跤。每家每戶都準備好一只祭祀祖先的雞,然后根據其經濟狀況或獨自或合伙準備牛、羊、豬。另外還準備蕎麥粉、煙酒及零花錢。
節日歷經3天。第一天清早,家家戶戶開始忙著打掃房屋,清洗炊具,特別洗好祭祀用的餐具,同時整理房屋,磨好刀具。合伙準備過節的人家便聚在一起開始宰殺大家買來的牛、羊、豬。下午,每家每戶都先殺一只雞,用雞肉和蕎粑祭祀祖靈。以圖消災、避禍、保平安,祭祀辭內容豐富、涵義深刻、句式整齊,大意如下:今夜天上晴空萬里、無云遮月、繁星閃爍、星光燦爛、月光明亮,空氣新鮮,愿我家的節日能吉利,求祖先保佑兒孫們,從今開始,五谷要豐登,六畜要興旺,合家要安康,兒孫要滿堂。入夜,舉行點火把儀式。家家戶戶點燃熊熊火把,圍繞著鍋莊和火塘邊念邊轉,(有的大人教小孩念),以消災避禍、祈禱豐收為主題的火把除邪大意為:燒掉害蟲、燒掉瘟疫,燒掉畜疾,燒掉饑荒,燒掉寒冷,燒掉貧困,燒掉死神,燒掉不詳,趕走藏在家里的妖魔,趕走附在身上的邪氣,傾除惡運和禍患……。然后舉著火把依次照亮全屋每個角落,再經過鍋莊經過羊圈、牛圈、豬圈走出家門,經過院壩的連續將火把甩轉360度,使它更旺。走出大門,匯入全村寨的火把行列,聚成火把隊伍走向另一村寨,舉行打火把仗。打火把仗用燃著的火把打火把,火把被打斷或打熄為輸家,為此,狡猾的人在扎火把時在火把里藏有小木棒,當然被對方發現是不好意思的?;鸢颜桃焕_,頓時火花四濺,吼聲霹靂,打得十分精彩,其樂也無窮。晚上很多家庭殺豬宰羊舉行求靈活附身。
第二天,舉行“都格”(狂歡)和“都哈”(拜節)。每按照宰啥背啥的原則,每家都背上牛、羊、豬肉及酒,高高興興地到岳父家去拜節。
這一天就是娛樂狂歡的日子。所有的人都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扶老攜幼,喜氣洋洋地前往火把場?;鸢褕龅穆飞?,行人穿紅著綠,五顏六色、光彩奪目?;鸢褕錾祥_展各種文娛和體育競技活動?;顒禹椖坑校核?、賽馬、斗羊、斗雞、爬桿、唱歌、跳舞、選美等。各種活動別具一格,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展現出熱情奔放具有火的性格的彝族特色?;鸢褕錾嫌蛛S處可見那些自帶午飯又請親戚朋友共食午餐或圍成一圈喝轉轉酒暢敘友情的局面。晚上又重復第一天晚上的火把活動。
第三天,叫做“都木”或“都沙”。白天繼續著前一天的各種活動繼續狂歡。晚飯后同前兩天一樣的方式,家家戶戶點燃火把,不同的是這天要持火把巡視莊稼,驅逐害蟲,然后來到村口寨邊,舉行“鍋聾扎雜格”儀式。找三塊石頭做成鍋莊狀,上面壓一塊較為平整的石板,石板上放九顆石子和九根青草,再壓一小塊平整石板,上面放一顆小石子作鍋蓋。家家里燒火做飯時一樣,將燒剩的火把放在石板下面燒,等石板下層燒黑,石子燒熱,青草燒黃后,熄滅火把,將剩余火把帶回家保存,整個火把節活動和儀式即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