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披露中國人民解放軍彝民團史實的專著《彝民團》
樂山新聞網訊(記者 張維剛)2015年5月19日,首次披露中國人民解放軍彝民團史實專著《彝民團》簽贈儀式在樂山城區舉行,編著者、涼山軍分區后代楊追奔現場簽贈。
楊追奔介紹出書緣由
當天,來自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金口河區的彝民團老戰士莊洛日、楊同生、王忠成、馬志華等和阿素金里等樂職院彝族學生,共10余人參與儀式。
楊追奔簽名贈書
《彝民團》共250頁,4開本,大紅封面裝幀以涼山軍分區軍史館雕塑圖案,封底裝幀以昭覺革命烈士紀念塔圖案,內文除附有數十幀彝民團歷史圖片和相關題詞外,還搜集第一任團長、越西縣籍老紅軍王海民(彝名阿爾木呷)《紅軍紅軍彝民的親人》,涼山軍分區副司令員副楊植森《我所經歷的普雄戰役》等數十篇回憶文章,以及彝民團部隊建制、傷亡,殲敵人數等歷史文獻。
徐向前元帥為彝民團題詞
畫家米大中繪彝民團成立授軍旗儀式
彝民團第一任團長王海民
彝民團一部在執行任務中的合影
據《彝民團》披露,彝民團前身為華北軍區第十八兵團一八四師偵察連,1950年擴編為西康軍區獨立第九團,1952年西南軍區奉中央軍委命令,將獨立第九團改建為彝民團,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斗序列中一個特殊團隊。指戰員主要由包括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金口河區及涼山州彝族青年組成,越西縣籍老紅軍王海民(彝名阿爾木呷)擔任第一任團長。彝民團秉承“戰斗隊、工作隊、生產隊、培養民族干部學?!苯▓F方針,在平息大、小涼山地區奴隸主上層叛亂,進行民族地區土地改革,參與大生產運動中,歷時8年卓絕奮斗,以傷亡2296人(其中僅排以上軍官犧牲95名)代價,取得殲敵39977人赫赫功績,使處于奴隸社會階段大、小涼山地區,一步跨進社會主義社會階段。
彝民團偵察隊在執行任務途中
楊追奔介紹,作為涼山軍分區后代 ,2011年應邀參加涼山軍分區軍史館落成典禮,發現彝民團資料、實物較少,便請纓搜集相關資料,得到支持,經過3年搜集、整理完成書稿并出書,目的是在彝民團成立六十五周年之際,緬懷彝民團在大、小涼山民改和平叛中赫赫功績,弘揚彝民團指戰員不怕犧牲、艱苦奮斗、樂于奉獻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