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彝醫對“植物人”的理論、治療、護理新探
一、現代醫學對植物人的認識
(1)西醫對植物人的概述
1972年Jennett和Plum提出“持續植物狀態”(PVS)這一概念,在我國“PVS”被譯為“植物人”。PVS的病因可分為急性腦損傷、變性及代謝性疾病和發育畸形四類。最常見的是腦外傷和缺血缺氧性腦病,變性疾病如帕金森、阿茨海默病或發生于無腦畸形等發育畸形。
(2)什么是植物人?
“植物人”在國際醫學界通行的定義是“持續植物狀態”(Persisten vegetatlve status),簡稱“PVS”。所謂持續植物狀態常常是因腦外傷、溺水、腦出血、先天性腦積水等,可造成大腦損傷和意識障礙,使人處于一種類似“植物”的狀態。能保留軀體生存的基本能力,如新陳代謝、生長發育,且呼吸、脈搏、血壓,體溫可以正常。能吞咽食物、入睡和覺醒,但無黑夜白天之分,不能隨意移動肢體,大小便失禁,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無任何言語、思維能力,意識茫然、對外界環境無反應,完全喪失對自身和周圍的認知能力。學者將此種狀態稱為“植物狀態”,我國醫學界則更為形象的稱之為“植物人”。按昏迷的時間長短,醫學專家又將植物狀態分為三種類型:
①昏迷1-3個月稱為短暫性植物狀態。
②昏迷3個月至數年,稱為持續植物狀態。
③ 長年累月地處于昏迷狀態,稱為永久性植物狀態
(3)導致“植物人”發生的主要原因
臨床最常見的有:高處墜落傷及顱腦、腦外傷如車禍傷、溺水、缺血缺氧性腦病,變性疾病如帕金森、阿茨海默病或發生無腦畸形等畸形。此外還有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腫瘤、中毒等疾病。
2012年10月20日王敏(左二)在南京中醫藥大學與國家衛生部原副部長朱慶生合影
二、西醫治療植物人的主要方法
(1)國外治療進展
PVS在美國大約有1—2.5萬名成人,和0.4—1萬名兒童患者,在我國粗略估計可能有5—7萬人之間復蘇困難,目前正有上升的趨勢。
自1996年,日本大阪大學醫院接受治療、受傷后1個月進入“植物人”狀態的34名患者中,已有21人的意識得到不同程度恢復。初始醫護人員曾認為只有20%“植物人”可能恢復意識,但長達7年的持續治療結果顯示這一比例高達60%,說明大多數是有希望蘇醒的。各國醫學界對此例的治療存在分歧。美國對此類病人治療上不甚積極,最多只采用一些維持生命的措施和家人經常性的床邊呼喚。日本相對較積極,詳細制定了每日每時護理,開展了脊髓電刺激等多種方法。
(2)國內治療現狀
我國植物人治療情況:目前治療手段多種多樣,如小腦頂核電刺激、高頸髓電刺激、周圍神經電刺激:聲、光、電、磁刺激;高壓氧、中西藥、針灸、按摩等。
2012年I0月20日王敏在南京中醫藥大學與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臺灣政治人物、臺灣大學經濟學博士邱毅合影。
(3)SCS喚醒植物人
脊髓電刺激(cervical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SCS):即在全麻下將電極放在C2-C4水平硬膜外正中部,電刺激經高頸部脊髓上行達腦干,通過上行性網狀結構激活系統及丘腦下部激活系統傳達到大腦皮層。目前認為SCS總有效率在20%--40%。
脊髓電刺激在治療植物人的最新方法和臨床意義:
脊髓電刺激主要是用于脊髓周圍,通過電脈沖刺激神經根,1967年Shealy首先報道在蛛網膜下腔應用這種技術,然后應用在硬膜外腔。目前,腦深部電刺激的DBS和脊髓電刺激(SCS)技術已在美國、德國、日本開展。韓國用于治療腦昏迷和植物人患者,治愈率在25-30%。神經調控主要通過放置在硬膜外腔的電級發射脈沖電刺激到達脊髓或者選定的神經根,通過興奮和抑制神經活動的雙相調控,增加脊髓神經上傳刺激功能和增加脊髓動脈供血達到促醒的作用。這種方法是完成人腦功能恢復的最后一項里程碑的技術。由于目前美國的患者的使用DBS和SCS比較多,而德國和加拿大用DBS系統較少,還在探索階段,類似的技術也應用于深部電刺激,皮層電刺激和外周神經刺激。這些技術主要有神經腦外科和植物人促醒中心在剛剛開展。
(4)臨床癥狀
常見癥狀
患者處于木僵狀態,對外界刺激無任何意識反應,僅保留呼吸、營養代謝和排泄分泌等最低級的生命功能及某些反射,如對光反射、角膜反射和痛覺逃避等??蓺w屬于中醫“昏迷”等的范疇。目前,國內外對本病均無有效辦法。
臨床表現
其臨床表現有以下幾個特征:
1.隨意運動喪失,肢體對疼痛性刺激有時有屈曲性逃避反應。所以這種病人不能自行活動或變換體位,只能躺在床上,必須由別人護理和照料。
2.智能、思想、意志、情感以及其他有目的的活動均已喪失;其眼瞼可以睜開,眼球呈現無目的的活動,不會說話,不能理解語言,有時即使眼睛可以注視,但也不能辨認。
3.主動飲食能力喪失,不能訴說饑飽,有時有吞咽、咀嚼、磨牙等動作。
4.大小便失禁。
5.腦電圖平坦或出現靜息電位,受傷后數月可有高波幅慢波,或有偶然的α節律。這些都是植物人的發病機理及臨床特征。
植物人的鑒別診斷
1.閉鎖綜合征 Nordgren于1971年報道很多由于雙側腦橋基底部病變,腦干腹側的皮質腦干束和皮質脊髓束受損,而導致的緘默和四肢癱瘓,看起來很像昏迷,但實際上意識完全清楚,病人能夠用睜閉眼對問話做出回答回復。
2.昏迷是一種持續的、深度的病理性意識障礙,其特征是兩眼閉合,表揚不能喚醒。它與PVS的區別在于后者能醒覺而無認知,而昏迷者既以后不能喚醒,又無認知。
3.腦死亡 腦死亡是腦的全部(專家認為特別是腦干)功能的持久且不可逆地喪失,特征是深度昏迷,且無自主呼吸,必須用呼吸機維持,腦干反射全部喪失。
2012年10月20日王敏在南京中醫藥大學與中國中醫科學院,國醫大師陸廣莘合影
三、中醫對“植物人”的認識
在古代中醫文獻中,無植物人的文獻記載,在近代大學中醫教材中也無對植物人的記載。中醫把此病歸納入“木僵”“尸厥”和“活死人”的范疇。
治療“植物人”的理論依據
(1)道的動態變化是治療“木僵”的主要依據。
人類早期的經典,無論是宗教經典還是文化經典,可以發現,宇宙與人生這兩大課題,都離不開“道”字的研究,《周易》把一陰一陽歸納為“道”的范疇。道生天地,天地生萬物,演化出了一條生生之道的路徑:天地之前,什么有形的東西都沒有,只有一陰一陽合二為一的無形之道。道生天地,天地生萬物以及最初的一男一女。自然之道就是造物主。從天地起源到萬物的形成,是一個自然進化的過程。從男女的出現到君臣關系的形成,是一個人類社會進化過程。這兩個過程均源于自然之道。萬物生于道,一切從道中來,一陰一陽構筑起了宇宙的本體。
天地萬物生于道,也行于道,動態之道是事物的普遍規律?!耙幝伞币辉~是從國外傳來的名詞,古漢語中稱之為“綱紀”,綱紀是有著嚴格的規律性?!饵S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篇》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标庩栔?,是《內經》的理論基礎,也是中醫治療各種疾病的理論基礎。
中午的日影,就是天道。中午的日影長短兩極,界定出一寒一暑,決定著天氣的一寒一熱,決定著小花小草的一枯一榮,決定著運動中的一升一降,決定著萬物的一生一死,大地上的變化,根源在于太陽回歸的變化,這就是“生殺之本始”的道理。府是府邸之府,“神明之府”就是神明之府邸也。神明者,是道的代名詞,而不是其他。
(2)醫道源于道,醫道同參,相互為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在現代生活中,這三種人組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醫療系統。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是依靠醫技、勞力、技能生存。第二種人是在行醫成功的基礎上在知識,眼光,理論積累的基礎上,懂得道器并重的重要性。對事物有深刻的洞察力。能夠用形而上之道、形而下之器,化而裁之來治療各種疾病。懂得道器并重的人,才能治療一般人治不好的病,才能治好各種頑固性疾病。第三種人是從不輕易露面,深藏不露的人,這種人格局大、氣魄大、本領強,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時時處處都以道論之,指點江山。如古代的伏羲、神農、黃帝和鬼谷子這樣的人。他們謀篇布局,縱橫馳騁,在暗地里指揮著和控制著天下大事的運作。他們的格局內容是,事道——世道——天道的融合和升級,不是一般人所能企及的。
2019年楚雄州政協主席楊靜到齊蘇堂彝醫館調研合影
(3)道產生于術、術從道中來。
道器并重,道與器的結合,是中華先賢創造出的成功之路。道產生術,術從道中來,這是《黃帝內經》告訴我們的道理。道中為何有技、有術呢?因為,道是生生之源,道可以轉化為醫療之道和教學之道,道可以生技、生術,還可以生出各種各樣的治療之器、之物,化復雜為簡易是道中的一種智慧。非常復雜和難以治療的疾病,用“以道論之”作理論指導,問題就能簡單化、圖像化、數字化,充分的顯示了古人的抽象能力。
“以道論之”,是中醫和彝醫治病的最高境界,在這之前,治療植物人從未有人提出“以道論之”這一重要理論。筆者在劉明武老師的指導下,應用“以道論之”和以“陰陽論之”的理論,治療植物人,取得了顯著的成效。若各位同仁們能領悟和掌握“以道論之”的精神實質,就能像庖丁解牛一樣靈活自如的治療西醫認為各種難治的疑難重癥?!秲冉洝吩疲骸爸湟咭谎远K,不知其要者流散無窮”,這是對“以道論之”的最好解答。
道在自身之外還與它物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既能發現一物的獨立地位,又能發現物與物之間的相互聯系,這是道的一種特征。在生活中,風牛馬不相及的事物就存在著“相及”的關系。如危害彼,最終也能危害此,此彼好轉,它彼也能隨之好轉。所以道提示人們:物與物之間有相互聯系,要善于發現和運用這一關系。
(4)其知道者、法于陰陽。
陰陽,出自太陽歷,首先出自彝族十月太陽歷。在遠古時期,十月太陽歷在中原已經失傳,失傳了的十月太陽歷,一系列中原文化的要素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更重要的是,中醫基礎理論中,最核心的陰陽五行理論就無法得到圓滿的解釋。萬幸的是,彝族文化還保留有十月太陽歷,民間有實際應用,書中有文字記載,地下有金玉實物。冬至夏至這兩個基礎性的節令源于十月太陽歷。冬至夏至能夠圓滿的解釋陰陽存在的合理性、精確性、嚴密性和無限循環的時間系統。
《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边@一論斷告訴后人,道在術先,醫術的終極目的,首先是得道、悟道。中醫治療各種復雜疾病,一種疾病一種理論,論證的疾病不同,但是論證問題的依據是完全相同的,就是以道論之,知道了這些常識,才能真正理解《黃帝內經》的以道論醫,道是論證一切問題的根本依據。
“以道論之”,要抓住道的特色:就是在認識與論證某一問題時,采用以源論流,以根論枝,以全局論具體,以先論后,以始論終,以大論小的方法。
《周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是打開萬事萬物的一把鑰匙。陰陽互動,就是陰陽的相互作用。陽推陰、陰推陽,陰陽相推而生變化。陰陽相互為根,陰陽相互推動。人體之中氣為陽,血為陰,氣血互動須臾不可停止。氣血互動一旦停止,生命立即結束。
陰陽理論是一把解釋萬物和指導治療各種復雜疾病的萬能鑰匙。在臨床中,若醫生能夠領悟以“陰陽論之”的核心內容,就能夠化繁為簡的治療許多西醫難以治療的疾病。
見形下之物,思形上之理,給我們開辟了一條治療植物人的廣闊思路。見形下于前,思形上于后,思后而求證,從理論、結構、成分上把物質世界認識清楚,弄明白,那么在中國大地上就會產生出有別于西醫的新醫學——新的中國中醫藥學。
2012年10月19日王敏在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門拍照留念
(5)把復雜的疾病歸納在“五行”中。
五行,發源于彝族十月太陽歷。彝族十月太陽歷分五季,五季稱五行。一季一行,五季五行。五行命名為金木水火土。
五行的順序,五行以木為始,以水為終;具體順序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的順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一行生一行,接連不斷,循環不休,如環無端。
五行相克,相克的順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隔行相克,五行相克的哲理源于此。
五行構筑起了一個圓周運動的五行模型。
五行,在天言五種循環的氣候。
五行,在地言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
五行,在人言肝心脾肺腎五臟。
五行,在天地之間言五音、五谷、五果、五菜、五畜等。
五種氣候,首尾相連,無限循環,如環無端。
五種方位,具體位置固定,整體循環,如環無端。
人體五臟,具體位置固定,整體循環,如環無端。
五行圓周循環模型,是太陽歷制定過程中的一個重大成果。
五行圓周循環模型,表達的是太陽之道,表達的是時空一體的時空觀。
一切從時空來,時空可以論一切。這是五行模型可以論證一切問題的奧秘。五行學說,把復雜的現實世界歸納在一個簡易化的圖像之中,簡易在五種元素之中,這樣一來,復雜的現實世界就簡單、形象化了。五行相生相克,使人們認識道現實世界不但是一個互相聯系的世界,也是一個互相制約的世界。
《黃帝內經》把五行和五臟相對應,五臟之間有一個傳動、流動的問題,五臟與五官、六腑相通,五臟又與皮毛、肉、筋、骨、脈相應,這就產生了中醫獨特的治療方法。外有病治于內,上有病治于下,肝有病治于脾。五臟還與五色、五音、五谷、五味、五畜、五果、五菜等相聯系,在正常生理和病理情況下,五色、五音、五谷、五味、五畜、五果、五菜可以使人健康,同時還可以參與治療五臟失調導致的各種疾病。
在“植物人”治療的護理過程中,五行與五臟的對應關系能夠系統指導飲食、運動、聽覺、促醒、視覺、味覺等。這是中醫護理植物人的一個重要特色和亮點之一。
生克的循環性與奇妙的醫病之術
生生有循環性!一行接一行的相生性,演化出《黃帝內經》中“補母救子”的醫術。生者為母,被生者為子!木生火!木為母,火為子。肝屬木,心屬火,肝為心之母。補母救子:心有病,可火生土!火為母,土為子。心屬火,脾屬土,心為脾之母。補母救子:脾有病,可土生金!土為母,金為子。脾屬土,肺屬金,脾為肺之母。補母救子:肺有病補脾治之金生水!金為母,水為子。肺屬金,腎屬水,肺為腎之母。補母救子:腎有病,以補肺治之,水生木!水為母,木為子。腎屬水,肝屬木,以補腎治之,腎為肝之母,母救子:肝有病“補母救子”之術,為中醫文化所獨有。
克克有循環性!隔行的相克性,演化出《難經》中“治未病”的醫術?!峨y經》中有何謂“治未病”與何謂“治已病”的區分。此行有病,補在此行相克的一行,如此者治未病也。木克土!肝屬木,脾屬土,見肝之病應實之以脾。土克水!脾屬土,腎屬水,見脾之病應實之以腎。水克火!腎屬水,心屬火,見腎之病應實之以心?;鹂私?心屬火,肺屬金,見心之病應實之以肺。金克木!肺屬金,肝屬木,見肺之病應實之以肝“治未病”之術,為中醫文化所獨有。
弄懂了五行相生相克,五行與五臟的關系可以應用陰陽理論和五行理論出神入化的治療人世間各種各樣復雜的疾病。陰陽的特性在五行中相生相克,這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
(6)氣血理論在臨床上的指導作用。
《內經》云:“氣血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薄爸敳礻庩柖{之,以平為期?!薄夺t診》云:“行醫不識氣,治病從何據,明得個中趣,方是醫中杰?!薄毒霸廊珪吩疲骸胺虬俨〗陨跉?,正以氣之為用,無所不至,一有不調,則無所不病?!薄叭酥嚯y者,在不知氣之理,并不知調氣之法?!薄夺t林改錯》云:“治病之要訣,在明白氣血?!薄笆杵錃庋钇湔{達而致和平?!?/p>
(7)木僵與大厥的區別。
植物人,屬中醫“木僵”、“尸厥”、“活死人”的范疇。植物人的特征是:陰盛于陽、以靜為主。所以臨床中植物人要與大厥(腦血管破裂出血、腦干出血)相區別。大厥之名,出于《黃帝內經》?!端貑枴ふ{經論》云:“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則生,不反則死?!贝筘实脑缙?,是血沖腦,是陽盛于陰,以煩躁,痰涎壅盛為主。大厥之病,以潛陽鎮逆,降痰化瘀為主,否則,肝陽夾痰上擾,即現代醫學說的血沖腦,辯證不準,用藥不當,頃刻暴死。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把大厥定為中風,這是錯誤的,影響了整個中醫界兩千多年。一直到了清末明初山東名醫張伯龍以《調經論》為依據加以糾正,定名為大厥。中風是外因之病,大厥是內因之病,這是根本的區別。
中風,藥用溫熱,藥到病除。大厥,藥用溫熱,藥到命除。名不正則言不順。治天下之要,在于正名,治病之要,同樣在于正名。張伯龍先生以“大厥”之名詮釋西醫定名的“血沖腦神經之病,”實乃一大貢獻。
王敏為館內員工講解彝藥識別和功效知識
四、中醫對植物人的治療
筆者于2018年4月30日至2020年8月4日治療一例植物人,經中藥和彝藥鼻飼給藥治療后于服藥后的第19天能夠睜開眼睛;2019年8月配合針灸治療后能夠在父母攙扶下站立,并能每日吃一個蒸鴨蛋和稀粥;2020年3月后腿部及手部萎縮的肌肉能逐漸豐滿起來。住院前體重60kg,住院期間體重降至44kg,出院后經中彝醫藥治療體重又增至57.5kg,每日能吃一大碗飯,能在父母攙扶下慢慢行走,能經常用眼神與父母交流,表達他的喜悅和痛苦心情。詳細治療經過請參閱《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20年2月第29卷第4期71-72頁。
五、中醫對植物人的治療和護理
(一)中醫對植物人的治療。
(1)針灸促醒:選百會、四神聰、風池、人中、太陽、內關、膻中、關元、氣海、血海、足三里、絕骨、三陰交、涌泉等。
中醫認為這些穴位相互配合運用可起到壯陽氣,益精髓,通陽啟閉,醒腦開竅的作用。通過針灸的調節可升發脾胃之氣,起到醒腦開竅,培元固本的作用,以達到恢復元神的目的?,F代醫學認為這些常用穴位的治療可激活腦神經系統,解除腦細胞的抑制狀態,可特異性的增加頸動脈血流量,改善腦部循環。
(2)中藥促醒:
中藥促醒無論在治療和護理中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筆者研制的彝藥開竅醒腦粉,具有醒腦開竅,活血化瘀,滌痰通絡的功效,長期服用此藥可使血腦屏障發生暫時開放,從而可使其他中藥有效成分進入腦部循環,直接作用于受損腦組織這于部位,激活休眠的腦細胞,修復受損的腦組織,從而充分發揮開竅醒腦的作用,使植物人得以促醒。
2020年8月楚雄州電視臺到齊蘇堂彝醫館采訪
(二)中醫對植物人的護理。
植物人腦中樞的高級部位如大腦皮質功能喪失后,病人呈意識障礙或永久性昏迷,而腦中樞的中心部位(皮質下核和腦干)所司呼吸、體溫調節、消化吸收、分泌排泄、新陳代謝以及心跳循環等自主功能依然存在?;颊卟荒茏孕谢顒踊蜃儞Q體位,只能躺在床上,必須由家人和護士,護工長期護理和照料。此時,護理就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叭种委?,七分護理”在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
(1)運動促醒:
指被動運動促醒,主要由患者的父母或護工為患者做被動運動。這種每日的運動促醒,既可以通過被動運動保持關節的靈活性,防止關節畸形、肌肉萎縮、骨質疏松等,為清醒后的康復打下好的基礎,又可通過運動牽拉,刺激神經系統,促進神經系統功能的修復。
此患者方法是:每天煮一大盆透骨草、伸筋草、大血藤、桑枝、四塊瓦、排風藤等中彝藥,先全身洗個遍;然后拍打背部、胸部、臀部、用手梳理心經、肝經、脾經、肺經、腎經;用手拿捏極泉、長強、大椎、百會等穴位;對雙下肢松弛的肌肉反復按摩、輕柔拍打;每日洗肛門、洗生殖器等。
2020年8月年楚雄州電視臺到齊蘇堂玖龍館采訪
(2)五感促醒治療
味覺促醒:
患者面部表情變化是一個用于判斷患者味覺刺激是否有效的指示。像其他感覺形式一樣,味覺刺激的強度是重要的。味覺促醒的方法是用酸醋、檸檬汁、紅辣椒、芥末油等作為味覺刺激治療劑,通過對味覺的強烈刺激,以此提高患者的神經反應性,激活休眠腦細胞,每日保持做兩次。
聽覺促醒:
因為大腦有關閉規則聲音的能力,通過音樂、電視的聽覺促醒治療在時間和內容上保持多變性。例如對患者平時喜歡聽的歌曲,和他平時印象深刻的事物,一天三次的放歌曲和講故事給他聽。配合每天3-6次溫柔呼喚,回憶生活趣事,讀他喜歡的文章,每次持續8-15分鐘。讓他的聽覺功能增強,聽覺神經切入大腦,喚醒他的大腦功能。
觸覺促醒:
可以通過洗澡、洗頭、中藥藥浴和推拿按摩等。還有一種感覺刺激方法是冷熱感刺激:冰塊與熱毛巾反復刺激足底、手指(以不損害表皮皮膚為度)每天3次,每次10-15秒鐘;疼痛刺激:用棉簽頭刺激眼眶、足底、耳垂部,每日3次,每次5-10秒;撫摸刺激:由母親或父親對兒子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撫摸刺激,并輔以言語撫慰。采用以上方法來改善和增進對皮膚觸覺的刺激,加強周圍神經對中樞神經的傳導,刺激大腦組織恢復正常。
中醫有“推穴道、走經絡”之說。這種方法可使人體內部產生發散、補瀉、宣通、平衡等作用,促進經絡疏通、調和營衛、氣血流暢、從而提高人體的自然抗病能力,達到扶正祛邪,治療疾病的目的。
視覺促醒:
可在病房內或家庭患者住房內,放置明亮的彩色圖片,和患者喜歡的貼畫和熟悉的照片,同時與患者交流圖片的內容等,來進行視覺和記憶力促醒治療。根據視覺多樣化的需要,還可采用電視節目來進行視覺刺激,可通過多種視覺的刺激促進中樞神經的恢復。
嗅覺促醒:
可采用薄荷油、芥末油、大蒜、強烈的香水等為刺激治療劑。在治療過程中,患者出現表情改變或企圖必然時,表明已經獲得了刺激。通過嗅覺神經直接傳入大腦,引起大腦應激反應,刺激大腦對受損組織進行修復。
(作者單位:楚雄齊蘇堂彝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