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彝族博士返鄉創業:望民族文化成區域發展“法寶”
中新社(記者岳依桐)機器切割木材的轟鳴聲、鐵錘敲擊扁鑿的叮當聲此起彼伏……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城郊的一家木材加工廠里,工人們正在趕制春節前的最后一批訂單,“90后”彝族博士楊丁拿著設計圖紙與木工師傅溝通著制作細節。訂單中的這批木制零件完工后將被運往臨近的喜德縣,組裝成為富有彝族風情的公交車站。
楊丁是“彝居匠造”品牌的創始人,致力于傳承和創新彝族傳統文化,并通過家具、建筑等載體進行呈現、傳播。她認為,“隨著城鎮化建設不斷推進,不少地方的發展趨于同質化,比如千篇一律的古鎮,一些地方的本土文化正在逐漸消亡”。涼山州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楊丁在外求學期間日益意識到彝族傳統文化在涼山持續發展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未來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民族文化才是支持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為了保護彝族特色建筑文化,學習家具設計的楊丁放棄了北京的高薪工作,回到家鄉大涼山創業。在2018年創立“彝居匠造”品牌前,她和團隊花費3年時間深入涼山州17個縣(市)開展調研,走進230戶家庭收集彝族傳統建筑素材?!拔蚁雽⒁妥鍌鹘y建筑的美帶出大山,讓更多人看到?!?/p>
如今,“彝居匠造”的產品已走出大涼山、走出四川,甚至走出國門,銷往美國、加拿大,去年總產值超過300萬元人民幣。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楊丁說,目前正在與英國、意大利的企業洽談合作。
在每件產品上平衡現代和傳統文化元素,是楊丁面臨過的最大挑戰?!百Y深的木工師傅年齡都比較大,最初對設計圖的解讀會有出入,做出來的樣品差距較大?!睏疃『蛨F隊成員不斷與師傅們溝通,逐漸磨合,“師傅們豐富的經驗也在設計上給了我們很大幫助”。
“年輕一輩有想法,我們老一輩就把他們的想法制作出來?!?2歲的木工師傅甲呷拉沙子說,與楊丁團隊合作后,自己工廠的訂單明顯增加,年收入也從過去的五六萬元增長到十余萬元?!靶碌脑O計很好,既體現了我們彝族本身文化的精髓,又很受市場歡迎?!?/p>
“彝居匠造”生產鏈條釋放出大量工作崗位,可以帶動木工制作、漆畫繪制、彝族刺繡、毛氈搟織等領域的從業人員脫貧致富,目前已經幫助300余人實現就業,其中不乏曾經的貧困戶。楊丁說:“在活態傳承彝族文化的同時,還能助更多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回鄉創業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p>
談及創業期間最大的收獲,楊丁說是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讓她在創業之路上不覺孤單?!昂臀乙粯舆x擇回涼山助力家鄉發展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為彝繡、彝族銀飾、彝族漆藝等非遺文化傳承、創新帶來新技術、新觀念,激活了家鄉‘沉睡’的特色資源?!?/p>
“除了弘揚彝族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優惠的創業政策和廣闊的市場前景也是吸引年輕人回歸的關鍵?!睏疃≌f,她的新年愿望是希望傳統文化不再只是標簽,更是助力區域發展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