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迎:彝人印象(十二)——禮送人心
古語說:“禮送人心?!?可現在人心難以捉摸,送禮也就成了頗費思量的事。送的差了少了,怕人瞧不起;送的好了多了,現在哪樣上檔次的東西都價格
不菲,瞧瞧羞澀的囊中,有時又難免不舍。
彝人心地單純,荷包錢少,沒有那么多的彎彎繞,送禮也就隨意,手邊有什么就送什么:雞蛋、核桃、苦蕎粉,甚至一兜洋芋(土豆)、一把酸菜都可以。都是自家產的,隨手拈來,不費資財;接受的人也無壓力,思慮著如何還這份情。
其實,他們送禮,也只是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意而已,并不指望著你還禮。
一次我在宿舍前曬我街上買來的黨參。一個并不認識的學生驚訝道:“你要這個?我家山上多得是,我給你采些來?!睅滋旌?,我的宿舍里就多了一大袋黨參,那個學生卻已經走了,也不知道他是哪班的,想感謝都找不到。
這樣的事并不鮮見,有時門衛會喊我去拿苦蕎粉或是烏洋芋(一種皮肉都呈紫紅色的土豆),誰送的?不知道,就說是一個學生。最讓我難忘的是有一天我開宿舍門,腳下踢到了一個瓶子,里面裝的是蜂蜜。茫然四顧,沒有一個人。好大的一個瓶子,足足有四五斤的野生蜂蜜,在當地也要幾百元,就這么悄悄地放在了那兒,連是誰送的也不讓你知道。在他們看來,就是表達一份心意,知道不知道誰送的并不重要。
彝族人心誠,他送你禮物,你如果不收,他會認為你瞧不起他,直到你收下了,他才高興。
有個星期天去海咧瓦曲村小,聽說一位年輕的代課老師,一直沒有拿到村里答應給的工資,只靠著中心校發給他的一百多元生活。他卻依然堅持,工作認真。坐在車上,我看到他夾著書本,彎腰去撿操場上字紙,連溝里的垃圾也撿得干干凈凈。和煦的陽光照在他的身上,給大地投下了一個動人的剪影。我的心突然受到觸動,于是就和同行的老師說要去他家看看。
在他家坐不多久,看到他家人滿院子抓雞,我知道他們要留我們吃飯,趕緊起身回去。他和家人再三挽留,我們還是執意踏上了歸途。未到村口,暖心的一幕出現了:路上,他們全家出動,一個提著雞,一個拎著臘肉,一個提著別的什么東西,一家人走成一隊,浩浩蕩蕩地追趕過來,像是要歡送什么重要的貴賓!
最終,禮物我們沒收,這感人的畫面卻深深刻印在了我的心田,經年不忘,歷久彌新……
禮送人心。禮物易得,真心難求。既有此心,禮物又算什么呢?!